江见野适时地打破了短暂的沉默,开口道:
“季营长,我们来之前去司令部汇报了工作。林医生根据新兵连的观察和一些前沿军事思想,草拟了一份针对特训营选拔的强化训练方案,很有建设性。”
他边说边拿出纸笔,继续道:
“曲司令看后很重视,指示我们三人尽快完善细节,明天下午务必把最终方案送到他办公室。”
“哦?”季砚青的浓眉终于挑了起来,探究的目光再次投向林初夏,这次带上了几分实质性的审视和兴趣。
能让外公说重视的方案,分量不轻。
“说来听听。”
他放下笔,身体微微后靠,摆出了倾听的姿态。
倒要看看这位奇特的‘银环’同志,能拿出什么新奇东西。
林初夏再次压下心头那份诡异的熟悉感带来的波澜。
她走到墙边那块不大的黑板前,拿起粉笔,小手一挥,唰唰几下,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跃然而上。
砺刃计划!
“季营长,江副营长。”
林初夏转身,声音清晰,条理分明。
“‘砺刃’,顾名思义,就是要用最严酷、最贴近实战的磨刀石,把入选的战士这把钝刀,磨成无坚不摧的利刃!”
“我认为,我们需要的不是普通的尖兵,而是能在任何极端环境下生存、思考、战斗并完成任务的‘超级战士’。”
“这需要超越极限的意志力、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……”
她开始阐述核心构想:极限体能压榨下的意志淬炼、睡眠剥夺下的精神抗压、复杂地形下的战术穿插、极度饥饿下的野外生存、以假乱真的实兵对抗……
起初,季砚青只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听着,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。
但随着林初夏的讲解深入,他敲击的节奏慢了下来,眼神越来越亮。
心眼子多的人,肚子里果然真有货!
她提出的问题,一针见血,直指常规训练的软肋。
她给出的解决方案,天马行空却又逻辑严密。
最让季砚青心惊的是她的空间思维和全局把控能力。
她只是看了看桌子上的作战地图,随后拿起粉笔,直接在黑板上勾勒出营区周边复杂的地形草图——山脊、河流、密林、断崖,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哪里适合长途奔袭,哪里可以设置武装泅渡点,哪个隘口能打伏击,学员被逼入绝境后可能的撤退路线……仿佛整个战场都装在她脑子里。
“……最后,把他们逼到这个位置。”
林初夏的粉笔重重地点在代表一条湍急河流的蓝色线条上。
“没有退路,只能武装泅渡!河水冰冷刺骨,水流湍急,身上是几十公斤的负重,条件允许岸上可以加上模拟敌火封锁……这是对意志和生存能力的终极考验。”
营部办公室里的气氛彻底变了。
季砚青眼中的审视早已被灼热的战意和浓厚的兴趣取代。
他猛地站起身,走到黑板前,指着地图上一个点:“这里!这个山坳,地形更复杂,适合夜间渗透捕俘演练。伏击点可以前移三百米……”
江见野也加入了讨论,狐狸眼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。
“睡眠剥夺的时间可以再延长12小时,配合不间断的小规模袭扰,模拟敌后长时间隐蔽行军的压力。”
“另外,安全是重中之重,避免非战斗减员……”
三人围绕着那块小小的黑板,展开了激烈而高效的头脑风暴。
一项项天马行空的想法被提出、质疑、碰撞、完善,最终化为纸上一条条冷酷而具体的训练条目、时间节点、后勤保障需求、安全预案……
林初夏语速飞快,逻辑清晰,提出的理念超前,拓展两人的思路。
季砚青经验老道,眼光毒辣,擅长将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战术细节。
江见野则心思缜密,查漏补缺,统筹协调资源和安全保障。
三人结束讨论后,江见野就带着林初夏离开了营部办公室。
季砚青望着俩人的背影小声呢喃着。
“这就是外公说的脑子活络?这脑子是怎么长的?”
她读过的书,恐怕比自己摸过的武器还多。
最关键的是她那份可怕的融会贯通能力,能将书本知识、前沿信息和她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完美结合,形成一套极具颠覆性和实操性的训练体系。
“难怪会是未来独立侦查大队的核心人物...”
虽然还是很麻烦,尤其想到她和江见野的关系,但季砚青不得不承认,这麻烦……值!
计划完善、誊抄清楚,第二天中午就被送到了曲司令的案头。
效率高得惊人。
曲长江召集军区高层开了一下午的会,这份名为《“砺刃”特训营极限选拔行动方案》的文件,以其前所未有的强度、贴近实战的构想和严密的后勤保障预案,竟然获得了全票通过。
命令迅速下达,各部门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这场注定载入东沈军区史册的“地狱周”。
东沈军区正紧锣密鼓地为砺刃计划做准备,而刚刚调入特训营的林初夏,却意外地迎来了一段相对舒缓的适应期。
这天一大早,她决定先去卫生室整理已经送达的药品,并与即将调离的郝医生做好交接。
推开卫生室的门,熟悉的消毒水气味扑面而来。
外间是简易的诊疗区,几张行军床整齐地靠墙摆放,充当临时病床。
一位四十多岁,面容和善的男医生闻声抬头。
林初夏作为晚辈,立刻上前一步,主动伸出手,语气恭敬:“郝医生您好,我是新调来的军医,林初夏。”
郝医生眼睛一亮,热情地握住她的手,力道十足。
“林医生,可算把你盼来了,早就听王院长夸你天赋好又刻苦。走走走,我先带你熟悉一下咱们这儿。”